盐城市盐南高新区教育局5月27日发布的《盐城市新都路实验学校施教区划分方案》公示,在家长群体中引发强烈反响。该方案拟将新设立的新都路初中施教区与原新都路小学保持一致,同时调整康居路初中的施教区范围。这一看似常规的教育资源调整,背后却暴露出规划仓促、程序透明度不足、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等多重问题,值得深入探讨。

仓促上马的新都路初中改造工程
根据招标信息,新都路小学增设初中改造工程计划投资约1000万元,主要对校区破损外立面翻新,并将部分校舍调整为初中教学教室,同步配套教学辅助用房及智能化改造。项目合同估算价仅420万元,工期要求60日历天,计划5月30日开工,7月29日竣工。如此紧张的工期和有限的投入,令人质疑改造后的初中部能否满足教学需求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新都路小学原设计规模为小学72个班,增设初中部后,如何在有限空间内合理安排中小学教学区域,避免相互干扰,成为家长担忧的焦点。

施教区调整的具体内容与潜在影响
新都路初中施教区拟划分为三个区域:1.解放南路以东、世纪大道以南、串场河以西、新都路以北;2.解放南路以东、新都路以南、人民南路以西、聚亨路以北;3.人民南路以东、新都路以南、串场河以西、第一沟以北。这一划分覆盖了金融城、紫薇花园、金色水岸等高密度住宅区,确实解决了这些区域学生前往康居路初中通勤较远的问题。
与此同时,康居路初中的施教区被压缩为两部分:1.解放南路以东、聚亨路以南、人民南路以西、海洋路以北;2.人民南路以东、第一沟以南、串场河以西、海洋路以北。这种调整导致康居路初中施教区被”拦腰截断”,形成两个不相连的区域,可能增加管理难度,也引发了被划出区域家长的不满。
三大争议焦点
- 程序透明度不足
从项目启动到施教区公示,整个过程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家长参与。对比盐城其他区域教育规划(如毓龙路校区高中部重启提前半年公示),新都路初中的决策过程显得尤为仓促。这种”先建设后征求意见”的模式,违背了教育部关于重大教育决策应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意见的要求。 - 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存疑
聚亨路以南的部分家长质疑,将成熟名校康居路初中的优质资源让位于新建的、教学质量未知的新都路初中,是一种教育资源稀释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,康居路初中作为教育集团核心校,其南校区(原学海路初级中学)的教学质量与北校区本就存在差距,此次调整可能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分配不公。 - 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隐忧
方案公布后,多家房产中介迅速将新都路初中施教区内楼盘标注为”双学区房“。这种教育规划与房地产市场的敏感联动,可能再次催生学区房炒作,违背”房住不炒”政策导向。盐城”盐中”学区房价格可比同区域非学区房高出30%以上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。
改进建议与展望
- 延长公示期,充分听取民意
当前公示期仅10天(5月27日-6月5日),建议延长至20天以上,并通过社区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听取家长意见。 - 公布配套保障措施
教育局应公开新都路初中的师资配备计划、教学设施标准及质量保障措施,消除家长对教育质量的担忧。 -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
参考盐城市教育局2019年出台的”廉洁从教36条规定”的监管力度,建立学区划分动态评估机制,定期根据人口变化和教育质量调整施教区。
小编有话说:教育资源的分配关乎社会公平正义。盐南高新区此次施教区调整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学便利性问题,但在程序正当性、资源分配公平性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期待相关部门能以更开放的姿态吸纳民意,用更完善的制度保障每个孩子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。
(本文由盐大力Yandali.com江苏大方哥自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)